寵物殯葬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。清明節前夕,記者走進三年前曾經報道過的哈爾濱愛馨寵物服務中心,看到那里不變的是離別的眼淚與不舍,改變的是寵物火化在一些主人觀念中已成優選。這是愛的“善終”,也是為他人生活環境考慮的一種責任。
四個小時的車程,從大慶到哈爾濱再到愛馨寵物服務中心,孫強哭紅了雙眼。這是他和“笨笨”能為“可樂”做的最后一件事——送它最后一程,為它尋找一個更“理想”的歸宿??v然萬般不舍,在那里孫強還是慢慢地將裹在被子里的“可樂”交給了工作人員。身旁的袋子里,還放著“可樂”生前愛吃的狗糧、餅干,還有它最喜歡的玩具……聽到焚燒爐傳來的轟隆聲,孫強一瞬間淚眼模糊。
在孫強眼里,“可樂”就像家人一樣。他們的緣分,要從兩年前說起。那時,孫強來哈爾濱出差,在路邊撿到了餓得發抖的“可樂”,然后收留了它。“我喜歡養狗,在‘可樂’之前,家里已經養了一只泰迪,就是‘笨笨’。‘可樂’來到我家后,兩只小狗相處得很‘融洽’。”孫強擦拭了一下臉頰上的淚水,接著說:“‘可樂’很討人喜歡,就是有點兒淘氣。前一天,我帶它出去遛彎,不想飛來橫禍,它被一輛飛馳而過的汽車撞倒了……當時‘笨笨’也看到了“可樂”倒在地上渾身是血,‘笨笨’趴在‘可樂’身邊不住地哀鳴,用舌頭將‘可樂’身上的血一點點兒舔干凈……”說到傷心處,孫強哽咽了許久。
十多分鐘后,“可樂”蘇州寵物火化完畢,孫強小心翼翼地將“可樂”的骨灰裝進一個瓷罐里。“可樂,安息吧!送你來這也算是善始善終。”孫強說,他不舍得把“可樂”埋在土里,覺得那樣會慢慢腐爛,想一想就心痛。聽說有給寵物做火化和骨灰寄存的地方,他在網上找了找,然后就來到了這里。但孫強說,他還是想火化后把“可樂”的骨灰帶回去。
同樣是在該服務中心的寵物遺體告別廳里,一名男士也在跟自己的愛寵“告別”,沒有音樂,但一聲聲嘆息卻訴說著思念和不舍?;蛟S是不想讓人看見自己臉上還未來得及擦干的淚水,男子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請求。“感情都是很深的,越深,有的人越不愿意回憶。”該服務中心的負責人說。在這里她已經見證了近千次人與寵物的生死離別。“最初,很多人無法接受寵物火葬,覺得不舍得??墒?,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觀念在轉變,他們覺得這才是對社會、對愛寵最適合的歸宿。”
其實寵物的“身后事”,不僅關系著人們的情感寄托,也關系著公眾的生活環境安全。“掩埋是有一定疫情危險的。因為尸體攜帶的病菌及犬瘟熱等寵物相關病毒,會在土壤下會長時間存活,掩埋不深,一旦寵物尸體風吹雨淋后裸露出來,就容易引發疫情。”
哈爾濱市畜牧獸醫局的相關工作人員也介紹說,國家有專門的規定,針對動物尸體要進行無害化處理,高溫爐火處理是最符合標準的,會將寵物可能攜帶的病菌徹底殺死,杜絕疫情。